找到相关内容1049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2)

    的方法。有两种:一种是对治观,如用不净观治淫欲,慈心观治瞋恚等。二是,观诸法无相并是因缘所生,因缘无性,即是实相,先了所之境一切皆空,能之心自然不起。归根说来,是要人静坐息心,无思无虑,入...,“我如果入地狱,三世诸佛都是说诳。”阎罗说,“佛不曾说诳。”雄俊说,“《无量寿经》说,下品下生,犯五逆罪(杀父、杀母、杀罗汉、伤害佛身出血、挑拨僧众不和)的人,临死时念佛十声,还得往生,我虽犯了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568851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

    禁足妄想之心 三毒魔军,清净身口意业 了悟五蕴非有,不受烦恼缠缚 如是实践之人,方为有道圣者 Imprison the six thieves,the senses:don't let them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168873.html
  • 发透了大菩提心.照行于圆涅槃境

    和做法,根本与世俗之流完全不同了。诸佛菩萨就这么备受普世称叹与渴仰的。我们修学的长时历程中,首须注目的若观若行︰勘破了一般流俗的苦乐倒想,从出世苦乐的中实践实享;从这样的实践实享中,对诸佛菩萨因位...掠虚、泛浮,所以于生死中现行的一切,莫不光光,健健全全,默默融融;默融得入世不受污染,出世能舍静寂,活在、行在这般境界中,动力与通道,发透了大菩提心,照行于圆涅槃境。于此,我必须肯认复肯认︰这般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968992.html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趋于散灭,所以“无常”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。  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,自然空无自性,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,所以说“无我”。我们若能缘起的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,就能通达无碍,远离一切爱欲、烦恼。烦恼是...3)心念处:此心识生灭无常,即观心无常。   (4)法念处:观诸法因缘生,无自主性,即观法无我。   2.四勤:又称四断。   (1)已生恶令永断;犹如除毒蛇。   (2)未生恶令不生;如预防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人间佛教的建立

    阿僧祇劫而修成佛果,也就是成就觉。此时不但泯除人我关系,建立无人我对待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的平等;并且能视一切众生如同亲人,以“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”、“怨亲平等”的慈悲包容一切众生;尤其能缘起,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法,一切众生都是累世的亲人眷属,因此能不执空有,不执生死,在无住观中超越时空的障碍,而证悟永恒无限的境界。这个境界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569460.html
  • 《中论》各品大意

    中心,众圣之行处;之旨归,方等之心髓”。在无著的《顺中论》中也说“如是论偈,是论根本,尽摄彼论”。这说明了“八不”颂在《中论》中的重要性。佛教的根本思想就在于正确说明诸法的因果理论体系,在原始佛教中...离缘起。如本论《四谛品》所说:“众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由这首偈颂可说明“众缘所生法”有三义:一是空义,因为众缘所生的法是无自性,无自性者即是无有实体,所以说众缘所生法是空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969576.html
  • 论 支 遁

    夫人之所滞,滞在末有;若宅心本无,即异想便息。”  3除般若经典外,宝积类和华严类经典,以及《维摩诘经》,都采用中道的方法。支谶译有宝积类的《佛遗日摩尼宝经》,竺法护译有《正法华经》,支谦译《...色即为空,色复异空。  《大藏》卷六五安澄《中论疏记》引《山门玄义》云:  其(支遁)制《即色论》云:吾以为色即是空,非色灭空,斯言矣,何者?夫色之性,不自有色,色不自有,虽色而空;知不自知,...

    贾占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26990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三辑)

    波罗蜜多为主客关系亦空。即“不生不灭、不一不异、不断不常、不去不来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,起中道,为空相不可得。  因无所得  而得究竟涅槃  是为三轮体空。  佛元二五四二年十一月廿九日晨 沙门 净...  得与失  六道轮回,即是得  体证无生,故为失  因有人身的得,所以有无明烦恼  是知此得诚为大患  由得人身而能修行  所以清净解脱为失人身  这就是“醍醐杀人”  心经云:  无智亦无得  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370238.html
  • 包容、和谐、快乐——弥勒信仰与和谐社会浅述

    必须严持五戒、八斋戒、具足戒,修十善法,身心精进,一一思惟兜率天宫的妙乐。作此观者,方为;若他观者,则为邪观。  优波离听佛说完了兜率天上种种庄严,以及弥勒的功德福报之后,又问佛陀:弥勒何时才从...另眼看待的。他选择弥勒作接班人,予以授记,次当作佛。这件事曾引起一些佛弟子的不理解。如在《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》中记载,优波离问佛:“此阿逸多具凡夫身,未断诸漏,此人命终当生何处?其人今者虽复出家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2370566.html
  • 《宗本义》与《涅盘无名论》的作者问题

    本义〉云:  夫不存无以观法者,可谓识法实相矣。虽观有而无所取相。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,圣人之心,为住无所住矣,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也。性空者,谓诸法实相也。见法实相,故云,若其异者,便为邪观,设二乘...缚,方便无慧缚,七地得方便。慧有方便解,方便有慧解,具二慧故并。前六地非不并。但二慧一慧,如两轮一轮,故未得好并。若七地二慧皆胜,二轮并强故并也。」(《大藏》第45册,页110上)。  [47]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7.html